膠東在線3月22日訊(通訊員 喬澤春) 為進一步了解棲霞非物質文化遺產發(fā)展現(xiàn)狀,3月20日,煙臺理工學院中文與法律系聞潮社會調查實踐團來到手工藝坊——棲霞市剪紙協(xié)會,調研棲霞剪紙的傳承與發(fā)展現(xiàn)狀,探尋剪紙傳承人背后的故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推廣貢獻力量。
下午2時,在莊園街道萬達社區(qū)書記主任于春香和社區(qū)工作者戶秀娟的帶領下,實踐隊見到了剪紙傳承人劉淑霞。劉淑霞老師向實踐團介紹了棲霞剪紙的歷史文化、發(fā)展現(xiàn)狀與傳承創(chuàng)新,并向大家展示優(yōu)秀的剪紙作品,講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團員們通過體驗剪紙工藝,體會到了手藝人的不易,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魅力。
![7](http://img.jiaodong.net/pic/003/007/943/00300794328_5a22a81b.png)
棲霞剪紙作為膠東剪紙的一個重要流派,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但隨著現(xiàn)代化技術的進步和通訊手段的發(fā)展,年輕人很少選擇剪紙作為興趣愛好,更不用說作為職業(yè)。剪紙傳承面臨著嚴重的危機擺在劉淑霞面前。作為剪紙傳承人,她因此更迫切希望更多年輕人參與到剪紙的行列中來,傳承非遺手藝與精神,為剪紙藝術增添活力。
通過本次對棲霞剪紙的參觀體驗,成員們深刻地認識到非遺的價值不僅僅在物質本身,更在于非遺所承載的文化記憶。作為青年一代的我們更應該建立起文化自信,走出校園積極承擔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光榮使命,將非遺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來,用專業(yè)知識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注入新的活力。(實習編輯 王琳)
![8](http://img.jiaodong.net/pic/003/007/943/00300794329_ac70736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