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青島)破解疑難病 : 這個“面癱”不簡單

來源:膠東在線  2023-10-17 12:55:00
A+A- |舉報糾錯

  近日,60歲的康大爺順利從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青島)神經內科出院,困擾他一年多的“面癱”癥狀終于找到元兇,起因竟是多年前蜱蟲叮咬引發(fā)了罕見病——神經萊姆病。經過治療,康大爺的癥狀已經明顯好轉,不善言辭的康大爺和妻子再三向醫(yī)生表示感謝:“我們當時來的時候只求別再加重,沒想到還能治好,謝謝你們!”

  泰山學者、疑難罕見病中心主任、神經內科學科帶頭人焉傳祝教授大查房(資料圖)

  住院治療前,康大爺在妻子的陪伴下來到齊魯醫(yī)院(青島)門診就診,直到進入診室,康大爺才摘下全程佩戴的墨鏡。原來,他右眼閉眼不全已經1年了,開始以為就是普通的面癱,沒想到后來又出現了“視物成雙”和“右眼視力下降”。為了緩解癥狀,康大爺在外院進行了康復理療、中藥治療,但“眼球活動受限、視物成雙”等癥狀并無明顯緩解,緊接著還出現了“耳鳴、聽力下降”,輾轉了多家醫(yī)院,始終無法確定病因;用過各種“營養(yǎng)神經”藥物和針灸、理療方法,病情仍進行性加重,直到右眼視力嚴重下降到僅能有光感。通過咨詢和推薦,抱著最后一線希望,康大爺夫妻倆來到了齊魯醫(yī)院(青島)神經內科。

  在神經內科副主任趙翠萍、李玲的帶領下,醫(yī)護團隊為康大爺進行了全面的神經系統查體,發(fā)現他右眼視力近乎失明、眼球固定、雙耳聽力下降、雙側面癱、咽反射消失……已經累及到視神經、動眼神經、外展神經、面神經、聽神經、舌咽神經(Ⅱ、Ⅲ、Ⅵ、Ⅶ、Ⅷ、Ⅸ)等多根顱神經,但目前影像檢查和化驗結果卻并不能解釋病因。

  問題出在哪里呢?

  泰山學者、疑難罕見病中心主任、神經內科學科帶頭人焉傳祝教授帶領科內疑難病例大查房時,和醫(yī)護團隊仔細分析了發(fā)病過程,他指出,“多顱神經損害”要警惕免疫相關疾病和少見病原微生物感染。與家屬溝通并取得信任與支持后,醫(yī)護團隊進一步安排患者進行相關風濕免疫指標、腰穿等檢查,仍未發(fā)現病因。醫(yī)療團隊沒有放棄,繼續(xù)進行抽絲剝繭的檢查。為尋找真正病因,這一次,他們?yōu)榭荡鬆敯才帕松僖姷娜R姆病相關抗體檢查……結果顯示,萊姆病多個特異性抗體陽性,確診為神經萊姆病。這也是齊魯醫(yī)院(青島)開診十年來發(fā)現的首例神經萊姆病。

  真相大白

  在醫(yī)生的問診下,康大爺仔細回憶,終于想起多年前被蜱蟲咬傷的經歷,也記起3年前曾經左側“面癱”。經敏感抗生素青霉素和小劑量激素治療后,康大爺的右眼重見光明,眼球活動較以前有明顯好轉。

  什么是萊姆?

  萊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體感染導致的一種多階段、多系統的系統性疾病,主要由蜱蟲叮咬傳播,發(fā)病具有地域性,多在山區(qū)、林區(qū)、草地地區(qū)常見,在北美、歐洲、亞洲不同地區(qū)、澳大利亞和非洲等都有報道,我國1985年首次報道。

  萊姆病臨床早期常有游走性皮膚環(huán)形紅斑、乏力、頭痛,后續(xù)可能出現神經系統、心臟、關節(jié)炎等表現。神經萊姆病占萊姆病的10%~15%,常見的表現有神經根神經炎、淋巴細胞性腦膜炎、多顱神經炎、多發(fā)性單神經炎,腦炎和脊髓炎很少見。臨床上可根據病程≤6個月、>6個月分為早期和晚期神經萊姆病。萊姆病在各階段出現的神經系統癥狀容易誤診為帶狀皰疹、腦膜炎、貝爾麻痹、腦腫瘤、MS、精神病等?股刂委熀箢A后良好,需要及時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

  如何預防蜱蟲叮咬?

  蜱蟲生活在草叢、灌木叢或樹木繁茂的地方,以及動物體表,尤其在春、夏季比較活躍,這一時期在戶外遛狗、露營、園藝、采茶、耕種或打獵都可能增加被蜱蟲叮咬機會。專家提醒,野外游玩時盡量避免在草地、樹林等地長時間坐臥、玩耍,出行時最好穿長袖衣服、扎緊褲腿、不穿涼鞋。

  如不慎被叮咬,要注意觀察體溫及其他身體狀況,有不舒服及時就醫(yī)。接觸患者血性分泌物要嚴格消毒,減少人際間傳播。

初審:欒雪
復審:王大鵬
終審:孫玲姿
新聞爆料:QQ群 41885496  熱線 8200999

相關新聞
下載煙海e家
映像膠東更多
視聽中心更多

煙海e家   簡介:提供新聞資訊、黨務政務、民生服務、身邊互動等服務。

煙臺公交客戶端   簡介:隨時隨地查詢公交運行位置,到點準時來接你,等車不再干著急。

膠東在線版權所有

網站簡介網站地址標識說明廣告服務聯系方式法律聲明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