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城市更新的初心就不會偏。
記住鄉(xiāng)愁留住光陰,城市更新的根脈就不會斷。
守望仙境海岸仰望星辰大海,城市更新的想象就不會枯竭。
![](http://img.jiaodong.net/pic/003/008/318/00300831899_78fa0864.jpg)
始于神話,仙;美在生活,鮮。千百年來,耕海牧漁,尋夢仙境,已深深烙印在煙臺的血脈里。
如何處理好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如何把記憶留住、鄉(xiāng)愁留下,是城市更新繞不開的重要課題,考驗的正是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11月4日,首批國家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名單公布,煙臺上榜。以此為契機,煙臺正打造美好宜居城市“示范樣板”,為全省全國城市更新提供可推廣、可復制的“煙臺經(jīng)驗”。
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城市更新的初心就不會偏。
“治大國若烹小鮮”。
百年黨史,波瀾壯闊,可歌可泣!學黨史,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亦然。
“黨史講堂”形式靈活、內容生動、時間自由,其創(chuàng)造性地用“烹小鮮”理念,把黨史理論大餐變成“一日三餐”,引發(fā)黨員群眾發(fā)自內心的共鳴和認同,進而引導著他們學黨史、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這里,是煙臺開發(fā)區(qū)首個城市更新工程——煙臺城市黨建學院。
昔日的閑置廠房,如今變成了一座“沒有圍墻”“人人可參與”的紅色學院,百年黨史“飛入尋常百姓家”。
紅色精神,一脈相承。楊子榮紀念館、許世友在膠東紀念館、地雷戰(zhàn)紀念館、蓬萊黨性教育基地、膠東抗大精神教育基地等紅色文化場館……紅色血脈,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http://img.jiaodong.net/pic/003/008/349/00300834940_44da651a.jpg)
記住鄉(xiāng)愁留住光陰,城市更新的根脈就不會斷。
“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xiāng)愁。”
從北到南沿著城墻,來到宣化門,游走其間,與600年的所城,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9月15日,作為所城新篇章的“文化長卷”與“藝術長廊”,近300米長的所城里城墻,正式向市民開放。
樹有根,水有源,作為煙臺人的尋根之所,所城里的百年風華是煙臺這座城市難以抹去的公共記憶,溯源歷史可以讓我們對話未來。
2月9日,芝罘仙境項目正式啟動,朝陽街主街、所城里十字大街“醉美重生”。芝罘仙境涵蓋崆峒島、煙臺山、芝罘灣、朝陽街、所城里“五位一體”項目。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
這就是煙臺。
![](http://img.jiaodong.net/pic/003/008/439/00300843942_f0b11248.jpg)
守望仙境海岸仰望星辰大海,城市更新的想象就不會枯竭。
海洋牧場,作為煙臺挺進深藍的重要載體,城市更新的藍色疆域,寄托了700余萬煙臺人的藍色夢想與詩意想象。
初冬時節(jié),魚肥蟹鮮,座落在長島南隍城島東部海域的亞洲最大深海智能網(wǎng)箱“經(jīng)海001號”迎來了提網(wǎng)收魚,首批2.5萬尾近4萬斤的成品黑鲪魚將銷往全國各地。
2018年至今,煙臺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7處,國家級海洋牧場17處,海洋牧場總面積130萬畝。
瀕臨黃、渤海,1038公里海岸線的波瀾綿延,海上世界、芝罘仙境、歡樂海灣等一批重大項目全面啟動,“海洋牧歌”持續(xù)續(xù)寫山海情。
煙臺,這個讓秦皇漢武魂牽夢縈的“尋仙之地”,不但滋養(yǎng)著煙臺人的味蕾,也滋養(yǎng)著煙臺的開放、創(chuàng)新、包容的稟賦。
一個個紅色教育基地春風化雨、滋潤人心,條條街道幢幢建筑承載著鄉(xiāng)愁、滋養(yǎng)著根脈,一曲曲海洋牧歌續(xù)寫山海情、奔赴星辰大海,煙臺正以生動實踐書寫著新時代城市更新的“縹緲山海錄”。(文/鄔勇 攝影/李剛)